焦慮的原因就兩條:想同時做很多事,又想立即看到效果。王小波說:人的一切痛苦,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。焦慮的本質也契合這一觀點:自己的欲望大於能力,又極度缺乏耐心。焦慮就是因為欲望與能力之間差距過大。
再說,焦慮並不完全源於我們的主觀意識,而是來自我們大腦的生理結構。我們已經知道人類的天生屬性是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,也就是說,在我們內心深處早就埋下了這樣的種子:急於求成,想同時做很多事;避難趨易,想不怎麼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。
焦慮是天性,是人類的默認設置。
所以,我們沒有必要自責或愧疚,也沒有必要與天性較勁,而應想辦法看清背後的機理並設法改變。當然,最簡單的方法是反著來,比如:
·克制欲望,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;
·面對現實,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準;
·要事優先,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;
·接受環境,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;
·直面核心,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。
只是這些說辭就像是正確的廢話。道理誰不懂呢?關鍵是如何真正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。
耐心是人類最珍貴的品質之一,它直指我們急於求成、避難趨易的天性,可謂得耐心者得天下,所以我們不妨從耐心這個關鍵字開始談起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