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成年人甚少會培養新的興趣嗜好。每當我們想學一種新事物時,總是會想「這有甚麼用?」更要去回應其他人問你「為什麼學這個?」於是,三十多歲因為興趣去學鋼琴,就要說手眼協調音樂感,心情好想研究打牌,又要講甚麼記憶力判斷力,至於人滿為患的健身瑜珈就不用說,因為有用。
《中年哲學》寫的是兩條路,第一條是有終點的,比如買車結婚生仔買樓買船,每次過了一關滿足欲望,理論上應該感到開心,但就像RPG破關後的失落。為了填補這個空虛,只好去找別的事情來做。至於第二條路,是沒有終點的,《中年哲學》建議大家去找些過程本身就是目的的事情來做,比如去散步,打高爾夫球,讀書等等。
排解中年危機的核心在於分心,別去想些有的沒的。
原來解決方法就是躺平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