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東西方的金融資本,東方富豪大多數都是搞房地產,或是手上一堆房產。西方的大多是金融資產,比方股權、品牌、專利、核心技術。這可能跟西方世界經過完整的兩次工業革命洗禮有關,西方在這之前大多也是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。東方國家想要轉型,首先就逼著人民改變傳統價值觀。不然就真的永遠陷在中低端製造業裡、永遠只能當個中等收入的世界工廠。
東方的金融體系,房價等於信貸,信貸等於「社會有多少錢」,就知道房價越高,銀行才會把越多錢借出來,市場上流動的錢才會越多。房價真的被打掉,銀行就不會放款,反而收回貸款,市面上流動的錢就會乾涸,然後大量企業都必須倒閉,因為他們不是付不起薪水就是失去了消費者。
一堆人想要房價升,不是為了價差,是為了貸款;房子不是拿來住,而是拿來貸款,能住只是一個副作用。甚至可以肯定地說,就算房價高度泡沫化誰都看出早晚要爆掉,這世上大部份政府都會花盡力氣把這拖延到最後一刻,因為在這個遊戲規則下,信貸能力隨著房市破掉是死路一條。
學會把人變成利息去借錢,很快就會知道財富的本質最終就是讓你成為一個資本家,玩這個人人非玩不可的信貸遊戲。
這樣的話,階級翻轉不是很難嗎?當然,利息就是貨幣的時間成本,所以窮人用時間去換取金錢,而富人則用金錢去換取時間。到底是金錢重要還是時間重要?這個答案決定了我們的階級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