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我

我的相片
80後香港人,旅居全世界

《那利息是從何而來?》

窮人勞動者在這個體系中的角色,就是利息,你就是利息,利息就是你,你就是一隻被搾奶的乳牛。所以政府要加你稅,你交了十元的稅,可能令政府能借到二百元的債;企業要加你價,你多花了一百元買可樂,可能會為企業增加了二千元的信貸額;業主要加你租,因為你多交了一千元的租,可以讓他多借二萬元的錢;這些數字當然是隨便寫的,但是你的錢跟有錢人的錢是不同的,因為有錢人的錢是「本」,你的錢是「利」。你就是別人的利。


不論政府,地主還是財團,對於社會上層而言,能夠借到多少錢,怎樣增加能借到的錢,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,加你價不是貪你那個零頭,而是為了能借到更多的錢。對了,這也意味著,你交少了二百元的稅,政府損失的也不僅是二百元。


自從我們在七十年代之後,美國發行全球通行的美元就不再受黃金限制,遊戲規則就一直如此。在此之前,這世界上有多少美元,看的是美國手上有多少黃金;在此之後,這世上就有多少美元,是看人類能生出多少利息;所以自此之後,全世界的上層經濟運作,都是最大化「利息」,盡可能把你我的生產力擠出來。


現代金融體系,是你可以用未來的奶去買今天的牛;去未來的羊毛去買今天的羊;用未來的租去買今天的房子;用未來的稅金去賣今天的國債;當然,前題是你在銀行眼中有足夠的權力,讓人相信你「畫出來的大餅」,底層勞動者這種隨時會死掉會消失的是不能這樣玩的,但像國家像大企業這種跑不掉也不會輕易倒閉的東西,就可以用這招借出很多錢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《我就是那個告訴對方該如何對待我的人》

英文中有句諺語:「你教會人們如何對待你。」(You teach people how to treat you.)這句話的涵義是,你必須如同提供一份說明書般,「具體地」告知並引導他人該用何種方式與你互動。 初次接觸這觀點時,我深受啟發。以往若有人不尊重我,我多半會認定那個人有問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