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有一種討論是,甚麼年代過得最好/最差,然後不斷講的是「當年屋企有點錢去外國讀下書就點」「當年屋企借少少錢就可以買樓」,好像意識不到根本大部份窮人的「屋企」根本就提供不了這些錢或者根本就要養家。
香港現在一大堆人似乎把靠屋企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,也覺得人人都有屋企可以靠。甚麼 2003 年 SARS 買樓 2008 年又買樓,或者隨便海外學回來都可以做好工,咩以前海外留學大學生點點點,全部前題都是有屋企幫。
明明不斷提屋企,卻在爭論世代,有屋企幫又留學又借錢的人當然有著數,甚麼世代都是。說上一個世代有屋企幫就會過得好所以上一代就比現在好,不合邏輯。
死都願意承認過得好唔好係源自階級複製,大部份問題係階級問題,唔係你幾時出世。不過通常討論世代既人,都係自己屋企會幫果種有階級優勢既人,先至賴世代,底層出身兼要養上一代既人就唔會覺得底層係任何世代會有優勢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