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不論做什麼,都感到無所謂,無法擺脫倦怠,身體有如被掏空一般的能量耗盡,即使想要努力,也無法振作。」
大多數的人,應該都有過身心俱疲、提不起勁的經驗。這時我們往往會強行壓抑將工作丟下的衝動,咬牙撐過去。但卻有一種時候,不管如何忍耐或是休息,都無法解決問題,這樣的你,可能不是累,而是已經「燃燒殆盡」!
無論你是過度努力的人、得不到回饋的人,還是找不到熱情的人,「燃燒殆盡症候群」都可能在任何時候找上門,若是放任情況持續下去,將會開始出現頭痛、失眠、沒有食慾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可能惡化成為憂鬱症,變得無法工作,難以生活。
燃燒殆盡症候群的三種型態
燃燒過頭型:
過度努力,導致身心耗竭,有如火勢猛烈,一下子就燒光光。
常見族群:總是充滿著使命必達的亢奮感,在職場上深受信賴的菁英。
燃燒不完全型:
因為環境問題,無法發揮長才,想燃燒卻無法燃燒。
常見族群:力求表現,卻總是沒人看見,陷入不滿與自暴自棄的職場人。
無法燃燒型:
找不到努力的理由,連為何而戰都不知道,沒有火種可以燃燒。
常見族群:從事沒有興趣的工作,找不到理想與熱情的上班族。
一個只剩工作的人,是相當危險的事。除非這份工作,讓一個人樂在其中,活力滿滿。因為工作常常是要滿足他人的期待,但如果在長期拼命努力之後,又不被他人認可,那就可能走向燃燒殆盡症候群。不過,儘管能獲得他人認可,就現代的工作型態來說,那也有可能是過度努力換來的成果,一樣壓力感滿滿。
不管做任何事情,要設立自己的目標。
如果以滿足他人的期待為主,像是績效、業績,我稱為「成就目標」。這種目標的評價標準由他人制定,是否達成目標也有相當多的比例,取決於他人。如果以滿足自己的期待為主,像是某項能力的提升,我稱為「#成長目標」。這種目標的評價標準由自己制定,是否達成目標大部分操之在己。
像是溝通能力的提升,或是作業流程的熟悉,或是對某項程式或工作的掌握,最主要跟自己的努力有關。
當一個人有自己的成長目標,不管最後結果是不是順利,或者有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可,我們都有一個為自己努力的理由。只要我們能持續看到成長目標被達成,我們對自己就有一個相對穩健的信心,在心理上比較不會被擊倒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